⒉ 装裱字画。古时装裱书画用黄蘖汁染的纸,即潢纸,故称。参阅明周嘉胄《装潢志》。
引南朝梁沉约《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》:“又写集众经,皆令具足,装潢染成,悉自然有。”宋姚宽《西溪丛语》卷下:“《齐民要术》有装潢纸法云:‘浸蘖汁入潢,凡潢纸灭白便是,染则年久色暗,盖染黄也。’……写讫入潢,辟蠹也。”清俞樾《茶香室三钞·剪字》:“﹝林文耀﹞中年失明,乃翦纸为字。势飞动若龙蛇,点画不差毫髮。室人装璜成轴,易薪米以自给,人称之曰林翦。”一本作“装潢”。一说,潢,犹池。言书画周边装饰绫锦,则缘内如池,装成卷册,谓之装潢。 清方以智《通雅·器用》:“潢,犹池也,外加缘则内为池,装成卷册,谓之‘装潢’,即‘表背’也。”
引宋张端义《贵耳集》卷上:“南轩自桂帅入朝,以平日所著之书并奏议讲解百餘册,装潢以进。”《金史》附录《进<金史>表》:“谨撰述本纪十九卷,志三十九卷安博体育、表四卷、列传七十三卷、目録二卷、装潢成一百三十七帙,随表以闻,上尘天览。”鲁迅《朝花夕拾·<狗·猫·鼠>》:“日耳曼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,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,便是书籍的装潢,玩具的工致,也无不令人心爱。”
引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九回:“那洋货店自归了他之后,他便把门面装璜得金碧辉煌,把些光怪陆离的洋货,罗列在外。”苏曼殊《婆罗海滨遁迹记》:“行至日暮,有大盗四人,拥一女子,盛装姣服,百计装潢。”丁玲《阿毛姑娘》:“寺的命名的意义,自然她是不懂得,不过那大殿的装潢,那屋宇的高朗,她是也会赏鉴的。”
引鲁迅《坟·再论雷峰塔的倒掉》:“这消息,可又使我有点畅快了,虽然明知道幸灾乐祸,不像一个绅士,但本来不是绅士,也没有法子来装潢。”
装潢原义是指“器物或商品外表”的“修饰”,是着重从外表的、视觉艺术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问题。例如对室内地面、墙面、顶棚等各界面的处理,装饰材料的选用,也可能包括对家具、灯具、陈设和小品的选用、配置和设计。
装腔作势是一个汉语成语,读音是zhuāng qiāng zuò shì,意思是故意装出一种腔调,做出一种姿势,用来比喻故意做作。语出《西湖佳话·西泠韵迹》。
装点是指装饰点缀:例 装点门面,出处:装点此关山,今朝更好看。——《大柏地》。
装置或称设备一词有多种含义。装置可以是:机械的一种叫法;工具的一种叫法;设备的一种叫法;仪器的一种叫法;测量仪器,用来进行各种测试以取得相关数据的工具;器具,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各种工具。
小到家具摆放和门的朝向,大到房间配饰和灯具的定制处理,都是装修的体现。装修和装饰不同,装饰是对生活用品或生活环境进行艺术加工的手法。加强审美效果,并提高其功能、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,并以环保为设计理念。完美的装饰应与客体的功能紧密结合,适应制作工艺,发挥物质材料的性能,并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。
装束,指整理行装;穿著打扮。见《三国志·蜀志·庞统传》:“将军未至,遣与相闻,说荆州有急,欲还救之,并使装束,外作归形。”
装备指配备的一些设备,引申指游戏中的非消耗性道具:衣服,腰带,首饰及武器等。
一般日常口语中,通常把一个人刻意掩饰真实的内心叫做装蒜,装蒜就好像人的联想活动,首先是一种本能,一部分人或人的一部分则把装蒜当作一门技术活。
装潢门面是一个汉语成语,拼音是zhuāng huáng mén miàn,比喻只把外表装饰得很漂亮,出自《东堂老》。
装订,将印好的书页、书帖加工成册,或把单据、票据等整理配套,订成册本等印后加工。书刊的装订,包括订和装两大工序。订就是将书页订成本,是书芯的加工,装是书籍封面的加工,就是装帧。
装饰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彩陶器身上的装饰性纹样,如动物纹、人纹、几何纹,都是经过夸张变形、高度提炼的图形。确切的讲是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帛画艺术,一般分为具象题材、意象题材、花卉题材、人物肖像题材抽象题材和综合题材等等。洞窟壁画、墓室壁画、宫殿装饰壁画艺术对当今装饰画的影响也非常大。
顾名思义,就是把家居装修所需木制产品组合在一起。这是一个概念,就是为消费者和客户提供一整套家装实木制品的整体风格解决方案。
1、在汉语字典中“ 装 ”字共有12画,笔顺写法是:点 提 竖 横 竖 横 点 横 撇 竖提 撇 捺
1、在汉语字典中“ 潢 ”字共有14画,笔顺写法是:点 点 提 横 竖 竖 横 竖 横折 横 竖 横 撇 点